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弄弄”——河北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十九大精神送到村 农技培训全覆盖”行动采访记
本网记者 刘强 文/图
2018年1月25日,河北省曲周县迎来了气温骤降的一天,但早上九点刚过,白寨镇王庄村的村民就早早来到了村委会会议室,挤不进去的村民就站在会议室外面透过玻璃往里看,里面正在进行的是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十九大精神送到村 农技培训全覆盖”培训活动。
正在给村民讲课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2015级研究生张书华,他先后给村民讲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政策”、“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十九大的相关内容。而在村委会会议室另一边的一个小屋子里,两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正在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二:一是培训效果测试题,当然是培训后填写;二是乡/镇、村农户档案记载表,问题详尽而具体,多达88个。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正在宣讲。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站长江荣风告诉记者:这次冬训活动开始于2018年1月6日,其宗旨是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也为了锻炼培养一批既有“三农”情怀、又有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研究生队伍。活动宣讲队伍包括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南京农大研究生、曲周试验站职工、曲周县农牧局技术人员等百名成员,利用近1个月的冬闲时间,面向全县342个村进行宣讲和培训。
上午11点左右,顶着冻透身体的寒风,记者来到了白寨镇白寨村,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正在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尾声时他讲到了开拓思路,举出有些地方农民用麦秸制作一次性吸管、用玉米皮制作杯垫和拖鞋,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图为认真听讲的村民。
刚参加完培训的种菜大户李国强告诉记者,他现在流转了43亩土地用来种植大棚蔬菜和果树,所以他对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更关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弄弄”!
同样刚参加完培训的村民庞保林则是家里的6亩地都用来种粮食(包括小麦、玉米),他说宣讲讲得好,讲了怎么种小麦玉米,还有图。对十九大再延长土体承包期30年的政策,他说很好!
为了这次冬训,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都下了大功夫。
植物营养系2015级研究生刘晴告诉记者,他们是从2017年10月份就开始准备的,开始只有两套ppt,十九大精神和小麦玉米,但在讲解过程中发现,有些村里主要是种蔬菜,有些村里主要是做制造加工,于是又相应增加了蔬菜、童车配件加工等内容,现在他们已经有八九个不同的ppt了。
植物营养系2016级研究生臧佳丽负责本次冬训的视频拍摄和制作工作,342个村不能每个村子都一样,于是她仔细研究不同村子间发展类型和思路的差异,把拍摄的视角扩展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村幼儿园等等,使得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加全面和深厚,也使得村民和自己都“开拓了思路”。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7级研究生张笑颖则说,宣讲实实在在培养了自己的“三农”情怀,讲完课后村民热烈鼓掌,那个时候自己心里真是自豪!
“本次冬训至2月1日结束,曲周县342个村会全部宣讲完毕,真正做到宣讲、培训无死角。如果说45年前(即1973年)曲周试验站的成立是为了改土治碱,那现在试验站的目标则是通过在曲周的实践,为国家级绿色发展样板县、世界绿色发展样板区的建设奠定基础,而本次冬训则是为绿色发展迈出的坚定而扎实的一步!” 江荣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