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环境情况不容乐观 近1/5耕地土壤被污染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黄浩铭)在PM2.5以及水污染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时,土壤污染的问题又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下称公报)显示,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情况不容乐观。那么与水和大气比,土壤污染又有哪些特点呢?“中国网事”记者就网民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全国土地污染处于何种状况
根据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耕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土壤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公报指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吕贻忠表示,土壤的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农业来源,从大类上分,土壤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以及病原微生物。而土壤污染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灌溉、颗粒灰尘沉降、施肥、使用农药、使用土壤添加剂等各种方式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公报数据显示,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其周边土壤污染影响较大,各类固体废物的堆放也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土壤污染有何危害
吕贻忠表示,土壤污染同大气污染、水污染一样,与每名公民的健康生存息息相关。由于土壤有较大的“缓冲”能力,污染往往不易察觉,而且污染一旦产生,会祸及居住其上的居民,更会通过粮食、蔬菜等的供给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专家指出,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土壤中的污染物会导致受污染区域的粮食蔬菜水果等产品中的重金属等物质含量超标,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受到污染后一些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降低,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系统。微生物失去活性会降低土壤的自净能力。有害物质含量较高的表层土容易在风力、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进而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还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在植物的累积下通过生物链间接被人体吸收,容易诱发癌症等疾病。另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雨水的冲刷下会进入径流最终流入江河或者渗漏到地下水,污染饮用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也会随着灰层迁移,悬浮于大气中,通过与人类皮肤的接触对人体形成危害。
而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备受公众关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朱利中说,大量农田土壤被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污染企业外迁,留下许多高风险工业污染场地,直接用于房产开发,也将影响居民的健康。
污染后的土壤如何治理
吕贻忠介绍,常见的土壤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工程措施,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的土壤可以进行换土,或者翻土,把底下浓度低的土壤换到上面。还有就是洗土,用一些化学清洗剂或者电清洗把一些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清洗出来。
二是生物措施,选择一些植物,把重金属从土壤里提取出来,也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把部分污染物降解掉。
三是农业措施,通过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空气状况以及施肥的方法,种植一些不易吸收重金属的作物,以减少污染造成的影响。
四是化学措施,使用一些钝化剂来降低重金属的活性。
吕贻忠认为,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几乎是不可逆,想彻底给治理好,恢复原状是不可能的。而且土壤治理的资金投入大,治理的手段还不是很成熟,很多土壤污染修复的技术都是在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一种经济、可靠、大面积、快速修复土壤的方法。
在去年底的“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就曾表示,继水和大气之后,下一步中国将开展土壤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土壤治理的投入规模远超水和大气,可能会达到上十万亿元的规模。